發布時間:2022-02-14 11:14:31作者:武漢廣播電視臺閱讀次數:
1月27日,記者從武水集團獲得用水服務中心獲悉,湖北省中南大酒店水表裝表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只等用戶通知,即可裝表通水。這是該中心落實《武漢市水電氣接入外線工程“一事聯辦、并聯審批”實施細則》實施以來,2022年通過網絡辦理的第一筆供水接入工程。
高效落實“獲得用水”與行政審批的“一事聯辦、并聯審批”,讓企業用戶享受到“獲得用水”的便捷和實惠,武水集團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優化“獲得用水”營商環境工作等緊密結合,對標對表國內先進水平,圍繞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切實貼近企業和群眾,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大力推進“網上辦”“上門辦”“零跑腿”“不見面服務”等服務舉措,提升用戶獲得感、幸福感,為英雄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不不竭“水動力”,助推武漢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
以“問題”“短板”為導向,壓實主體責任
“抓營商環境就是講政治、就是謀發展、就是惠民生”。武水集團以優化營商環境“國考”“省考”評價事項內容為導向,抓緊抓實“獲得用水”營商環境目標,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不斷深化供水服務改革。
備戰“國考”“省考”,補齊聯動協同“短板”。針對2020年、2021年參加國考、省考指標評價,結合實際對用水報裝、特色服務、外線審批等環節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總結,對標對表國內先進水平,補齊短板弱項,制訂《武漢市水務集團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優化“獲得用水”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建立集團統籌指導,集團、子公司、供水服務窗口單位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目標、工作計劃及責任分工,層層分解任務、壓實責任,切實做到“上下聯動,橫向協同”。
以高效暢通為目標,推進流程再造
1月25日上午,武漢市佰昌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部的候先生送來錦旗,感謝近一年來武水集團二七營業廳工作人員熱情、細致、高效的“一窗通辦”服務。武水集團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打破數據壁壘“跨界合作”,進一步簡化流程,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夯實“四辦”服務改革。
服務再造實現“拓面”“五減”。持續對標北京、上海等先進城市,擴大“一網通辦”范圍,梳理調整現有供水服務特色事項,新增“漏水、設施報修”“違章用水舉報”等服務事項7項,2021年“湖北政務服務網”供水服務事項總數已達37項,事項數量和覆蓋面超過北京、上海,居全省之首。實現業務系統與電子證照庫關聯、信息共享,企業、群眾線上線上辦事,身份證、不動產權證等證照免提交。強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次數。截至目前,武水集團通過湖北政務網收件398筆,均已辦結。
政企聯網“一網通辦”。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對接,實現“不動產登記+水表過戶(變更)”一事聯辦。申請人在不動產登記時,武水集團同步辦理水表過戶,截至目前共收件367筆,均已辦結。
“雙線”融合“一窗通辦”。武水集團為進一步優化服務窗口布局,在各供水營業廳設立了綜合服務窗口,推動高頻事項、聯辦事項、跨域事項綜窗辦結,實現“一窗通辦”。加強線上線下“雙線”融合,構建功能互補、標準統一、服務同源、信息共享的服務體系,完善自助服務功能專區,全面提升實體營業大廳數字化服務功能,提升實體營業廳辦件效率及智慧化服務水平。深化水電氣服務“一事聯辦”“一窗通辦”,聯合武漢天然氣公司深入推動水氣服務“一窗受理、一窗辦結”,提升網點綜合服務能力。
“一件事”服務再提速。站在市場主體視角,深挖內潛“一件事”辦事需求,持續提升“獲得用水”服務質量。2020年實現營業網點供水服務事項“一事聯辦”集約服務,2021年強化業務系統與省政務服務平臺深度對接,實現“供水接入通水”“開通水費銀行托收業務”等18項業務線上“一事聯辦”。整合武水集團微信、支付寶、“武水在線”網站營業廳“e+”服務資源,充分發揮“一件事”辦事個性化、場景化應用功能,推出“一件事”服務專區,實現“一表申請、一鏈辦理、一次辦好”。截至目前共受理“一事聯辦”業務5998件次。
以用戶感受為第一感受,堅持惠企利民
1月4日下午,武水集團武昌維修工程處副主任夏大章和同事來到武昌區政府,與行政審批局、武昌區規劃局及相關部門現場交流“一事聯辦并聯審批”網上操作,并使用線上申報湖北省中南大酒店的裝表工程。很快,該工程就通過了網上審批,工作人員預約項目部施工員第二天一同前往裝表工程現場查勘,用戶為武水集團的服務前置點贊。以用戶感受為第一感受,以用戶滿意為第一標準,武水集團切實為用戶當好“店小二”和“水管家”,為企業客戶提供了“多快好省”的用水獲得感。
推出供水接入服務4.0版。根據《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武發〔2020〕7號)、《關于貫徹落實省發改委等五部門<關于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武發改價格〔2021〕290號)等文件精神,獲得用水服務中心對標國內先進城市,持續優化“獲得用水”營商環境,推出供水接入服務舉措4.0版。
全面推行“承諾可開工”,依據企業承諾,提前介入、服務前置,主動為用戶辦理供水接入提供便利;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長,將辦理時長由2個工作日減為1個工作日,推出供水接入服務改革4.0版,即辦理環節為接入通水1個環節、辦理時長為1個工作日,申請資料為0項;對申請接入供水管線直徑100mm(含)以下的新建非居民項目,供水管線設計、施工、材料、行政審批等費用由供水企業承擔并包辦行政審批手續。
對2021年3月1日后取得城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建設項目報裝用水,免收從市政供水管道至用戶建筑區劃紅線供水外線接入工程費用,全面推行行政審批手續“我來辦”服務,使獲得用水“優服務”“減時長”“零費用”得到進一步強化。
“零跑腿協議”夯實“獲得用水”服務承諾。積極推行一站式“水管家”服務,配套推出容缺受理、服務前置、非居民供水接入免費等舉措,上半年先后與武漢邁瑞醫療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市特發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獲得用水‘零跑腿’協議》,全程跟蹤服務,變企業“動動腿”為“動動嘴”,進一步增強“獲得用水”滿意度和體驗感。截至目前,完成前置接水工程743項。
推動惠企政策入企暖企業。根據《關于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函〔2020〕129號文件精神,全部清理并取消在用水報裝工程驗收接入環節向用戶收取的接水費、增容費、報裝費等類似名目開戶費用,以及開關閘費、竣工核驗費、竣工導線測量費、管線探測費、勾頭費、水鉆工程費、碰頭費、出圖費等類似名目的等工程費用。
對照鄂發改價管〔2021〕88號文件,印發了《武漢市水務集團關于落實<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的通知》(武水通〔2021〕71號),對2021年3月1日后取得城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建設項目報裝用水,免收從市政供水管道至用戶建筑區劃紅線供水外線接入工程費用。
持續落實《非居民供水接入供水項目的管理規定》的管理力度,對申請接入供水管線直徑100mm(含)以下的新建非居民項目,供水管線設計、行政審批、施工、材料等費用由供水企業承擔。截止目前共減免金額201萬元。
對照武漢市“三大戰新”產業優惠政策,對落戶武漢的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大國重器等戰略新興產業,每噸水再降價0.3元,降低企業用能成本2800余萬元。
以智慧水務為驅動,賦能“e+”服務
打通工作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武水集團以物聯網、AI為技術核心,大推進信息技術和運營技術的深度融合,綜合運用云計算、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代信息技術,促進“獲得用水”服務管理提有升級,編織智慧水務混合云和一張網,進一步強化了“e+”服務能效。自主研發的“水務區塊鏈服務平臺”入選首批“武漢市數字經濟應用場景”。
升級全生命周期智慧服務。按照《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2022年智慧水務專項規劃》,水務集團智慧客戶服務平臺投入使用,整合供水服務熱線、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等服務渠道,打通工單管理系統、管網巡維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功能,實現供水服務全過程可視、可控、可追溯,“從源頭到龍頭”的全生命周期智慧運營服務進一步完善。
開通全時段“互聯網+不見面”服務。通過“湖北政務服務網”、鄂匯辦“武漢旗艦店”、“武水在線”網站、微信(支付寶)掌上營業廳等渠道辦理供水業務,實現“一網通辦”不見面的服務。
終端升級24小時“就近辦”。推進對標優化成果轉化落地,在全市568臺自助政務服務終端機上優化升級供水業務,2021年再新增“電子發票查詢打印”“繳費記錄查詢打印”“居民用戶間水表使用權過戶”等供水業務7項,24小時“就近辦”高頻民生服務事項達到10項,實現辦事不出街道社區,隨時隨地都能辦,供水服務便利度再提升。
以助力發展為支點,深耕供水“一張網”
為進一步落實武漢市供水“一張網”發展戰略,助力“五個中心”建設,武水集團科學統籌,提前謀劃,高質量推進自來水廠、供水管網建設,實現武漢中心城區與新城區供水管網互連互通、客戶服務同平臺、同標準。
2021年7月5日,武漢市長江現代水務公司國有股權無償劃轉至武水集團;9月1日,盤龍城“空港新城供水服務所”正式營業,黃陂區航空企業總部區、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新城部分區域正式并入武水集團供水服務范圍。蔡甸新建水廠一期工程通水,高新二路加壓站試運行,實施供水管網新建、改造56公里,圓滿完成市政府二次供水設施“三年改造計劃”。
目前,武水集團擁有自來水廠12座,供水管網1.5萬余公里,大型供水轉壓站23座,供水能力490萬立方米/日,約占全市總能力的77%,服務人口約852萬人。出廠水質0.3NTU,優于國家標準(≤1NTU),供水管網水質綜合合格率保持100%。在武水集團供水服務范圍內,中心城區與新城區“獲得用水”流程、環節和時限同步優化,業務辦理線上渠道同一平臺,服務舉措同一標準,從水壓、水質、水量和服務上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以匠心培育為抓手,苦練服務“內功”
武水集團大力開展“提升獲得用水服務質量,助力我市營商環境優化”勞動競賽。以近年來榮獲省市命名的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市工匠、首席技師、技能大師稱號的代表等先模人物為標桿,聚焦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廣泛組織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致敬武水匠心”主題教育活動,為優化“獲得用水”營商環境苦練服務“內功”。
勞動競賽考核小組從“前置服務能力”“接入通水環節”“綜合服務能力”等3個方面,對“用戶咨詢”“聯合查勘”“施工方案設計”“代辦行政審批”“施工進度控制”“獲得用水服務科學管理”“社會效應和投訴機制”等14個項目、共計52條內容,分別對集團下屬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績效考評。
圍繞優化“獲得用水”營商環境開展的勞動競賽,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供水接入由“代辦”到“我來辦”,全面實現用水無憂“零跑腿”;新增“獲得用水”個性化、場景化應用功能,讓”一件事”高效辦成;“業務不辦完,我們不下班”,供水服務窗口延時服務,溫暖了用戶的心;“店小二”上門輔導惠企政策,讓惠企業政策落到實處。